English

走进三军将士心理世界的女教授

——记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主任、副教授黄冬梅
2000-09-0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王绍波 刘国顺 本报记者 肖玉华 我有话说

科技拥军成绩斐然的吉林省长春市,有一位特别引人注目的拥军模范,她就是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主任、副教授黄冬梅。在她的帮助下,我军诞生了第一支专业化的心理战连;在她的帮助下,某集团军率先在全军将心理疏导引入思想工作领域;在她的帮助下,沈阳军区有了系统的心理教育专门教材。今年8月3日,这位被长春市党政军联合授予“科技拥军模范”的女教授,再一次走上沈阳军区组织召开的科技拥军事迹报告会的讲台。

让三军将士增强未来战争的心理素质

黄冬梅受命走进某摩托化步兵团担任心理战顾问时,眼前豁然开朗,她感到自己找到了新时期拓宽心理教育的一块绿洲。我军心理战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的现实,使她坚定要把这一工作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,让三军将士学会运用心理知识自我调节,瓦解敌军。

从社会心理学到心理战,黄冬梅历经了一次课题的跨越。实践使她认识到,要想真正使心理战理论成为一门实战科学,首先要对官兵的真实心理世界进行把握。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部队官兵的心理状况,她经常深入部队体验生活。她下边防、上海岛,足迹遍及白山黑水,走访了陆、海、空三军,还潜心研究了大量军事理论和相关知识,开始了一系列“战时”军人心理研究。同时为官兵们实施了“陆军能力测验”、“心理健康症状自评”、“艾森克人格问卷”等科学的心理测量,并为某部心理战试点营的官兵建立了心理档案。

1995年冬,某摩托化步兵师“百连千车万人”机动作战演习在茫茫的科尔沁草原拉开帷幕。为了使心理战研究更贴近实践,她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,把年仅4岁的儿子交给邻居大妈看管,顶着料峭的寒风,毅然踏上了北去的兵车。部队首长、参演官兵看到,她在演习现场穿着又肥又大的作训服,常常是炮火硝烟还未散尽,便大胆穿梭在阵地上,为官兵进行“战时军人焦虑自评测量”和“战时军人抑郁自评测量”。半个月后,演习硝烟散尽,她收集的大量第一手材料,为了解战时官兵的心理特点,制订适合于我军的《心理作战大纲》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根据。

成功始终垂青于奋斗者。1996年,她在部队领导的支持下,与同事李茗老师以心理战试点连为依托,共同开发出了“陆军心理作战分析系统软件”。几年来,她先后帮助部队组织编写了《陆军心理战教材》、《心理战知识》(战士读本)、《青年官兵心理教育问答》、《陆军心理作战训练大纲》、《陆军战场心理恢复能力训练纲要》等教材。

官兵的“编外指导员”和“知心大姐”

1997年前后,某高炮部队接连出现了几桩咄咄怪事。

旅军人大会上,战士小侯在众目睽睽之下,突然跑上主席台,面对旅首长,将一封题为《我的经历》的长信举过头顶,引得台上台下一片哗然。从此,“精神病”便成了小侯的代名。

全旅野外冬训,徒步行军至中途时,战士小王听说到达目的地还有100华里时,不知怎地,倏然间胳膊腿就怎么也动弹不得,没有知觉,跌倒在地。送至驻地医院,也没查出个结果来。有干部说小王这是思想问题,怕苦怕累,泡病号,想上收容车。

别人是把这些当做笑话讲给黄冬梅的,可她听了却怎么也笑不出来。黄冬梅找到战士小侯,经进行心理诊断,发现他不是精神病,而是因为表现欲受到压抑而产生的轻度癔病;黄冬梅赶到医院,发现小王得的是神经性焦虑症,经过3次心理疏导,小王奇迹般地站了起来。小伙子拉着黄教授的手高兴得泣不成声。

黄冬梅在军营实施的心理疏导,为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注入了一股清新剂。带着官兵们反映出来的心理问题,她先后多次为基层政工干部开设了“心理咨询基本常识”、“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学原理”、“当代青年官兵心理特点及问题”等系列心理教育讲座,受到了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。同时,她还帮助部队开展心理咨询、心理测试和心理治疗活动,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,办起了《心理健康》小报,开展了周末一小时心理热线集体咨询活动,卫生队还破天荒地设立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门诊,建起了官兵心理咨询档案。

黄冬梅教授以她对军人的挚爱,赢得了官兵的信任,被亲切地称为编外“指导员”、“知心大姐”。

去年,一次为部队授课时,一名战士冒冒失失地对她说:“大姐,能告诉我你家的电话吗?”还没等这名战士坐稳,便被连队干部狠狠地批了一顿。望着这名战士涨红的脸庞和充满期盼的目光,她当即转身把家里的电话号码重重地写在了黑板上。从此,这个电话被官兵们称为“知心大姐热线”。就是这条知心热线,迄今已使近百名官兵的心理问题得到疏导。

难以割舍的“军人情结”

黄冬梅收入不高,但她每年为部队课题立项和购买资料等要花去一笔不小的开支。为此,她不得不在自己的工资中节省。几年来,她几乎不逛商店,不买衣服,不买化妆品,至今穿戴的还是当初结婚时的衣服。

随着社会对心理学重视的提高,许多单位开出高额讲课费聘她去讲课,可有好多次因和部队“撞车”被她谢绝了。而只要部队一个电话,她就像战士听到冲锋的号声一样招之即来。1995年初,由于过度劳累,加上护理患肺炎住院的孩子,她突然病倒,高烧39.8度。当时部队心理战试点正在关键处。她不得不把年迈的母亲从吉林市请来,帮助料理家务。那些日子,她几乎每天都挑灯夜战到凌晨两点。有时坚持不住,她就大剂量的服用解热药,还不停地用冷毛巾和冰块进行物理降温。一连几天,她硬是拖着病体按时写完了《战时士兵心理恢复训练大纲(试行)》。感动得部队领导给吉林大学党委送交了一封感谢信。这封信被学校党委特许放进了黄冬梅的档案里。这特殊的“嘉奖令”成了记载黄冬梅科技拥军的一段人生履历。

黄冬梅始终不忘自己做为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的师长身份。当她因心理战、心理疏导是“冷门”而成为军营焦点人物时,她想的却是如何培养更多的军事心理学的骨干。1994年开始在部队举办心理学讲座,开展心理咨询;1996年与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一起为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开办“心理战骨干培训班”;1998年和1999年又以吉林大学为依托,为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开办了两期“应用心理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”,为陆、海、空三军培养军事心理学高级人才150人。今年5月,又为某中队医院讲授心理学专业理论和技能。现在这些学员遍布全国。1999年4月,以部队为依托,建起了心理学实习基地。前不久,在她的组织下,一个全国性的军事心理学应用与研究网络建成使用,每天都有大量的“探访者”。

黄冬梅爱国拥军的举动赢得了家人、学校、领导、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支持。她的导师、著名的心理学家——车文博教授更是支持有加,不但提供资料,还不顾年迈亲自为官兵上课。在黄冬梅的影响下,如今,她的同事、学生和越来越多的人都已加入到了科技拥军的行列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